查看原文
其他

训练营首映|拍摄不是终点

FIRST训练营 FIRST青年电影展 2023-04-18
当场灯再次亮起的的时候,电影《时机》已在人们的心里。练习遗憾是作为电影创作者的功课。正如年度导师顾问张律所言:“只要电影完成了,它就该开始自己的旅程了。训练营的西宁时间如同一次高台跳水,期冀35位青年电影创作者们在机结束时开始,永远葆有一猛子扎进电影的勇气。
当所有影片播放完毕的那一刻,我们终于可以宣布:完成万岁。今日,第十六届FIRST训练营七部影片《时机迟迟不来,苦死了等待的人》《误差》《我晕的,是时针》《日环食》《国际学校》《杀死孤独》《我还认识你,十一》在西宁奥斯卡国际影城完成世界首映。西宁十二时辰·第十六届FIRST训练营侧记第十六届FIRST训练营以时机为主题,邀请导演张律担任年度导师,由表演顾问王传君、周一围,剧本顾问葛瑞、秦海燕、潘依然、忻钰坤,摄影顾问李然、朴松日,美术顾问梁鸿鹄、钟诚,声音顾问黄峥、张金岩,剪辑顾问孔劲蕾、刘新竹、屠亦然共同组成导师顾问团。招募导演、制片、摄影、美术、录音五个方向共计35位青年电影人组成七个剧组团队。本年度训练营七个剧组在7月20日至7月27日期间陆续完成拍摄。从“时机”的创作主题出发落地实拍,到完成定剪,七个涉及亲情、成长、爱情、梦想影像的碎片逐渐被拼凑出意义。第十六届FIRST训练营“时机”海报现场创作的乐趣“现场”是创作发生的场域,也是创作中最不可控的部分。当前期预设被训练营的状况打碎重构,于导演、制片、摄影、美术、录音们而言,打开思路后,一些现场创作的乐趣也正在发生。在剧组《杀死孤独》的现场,拍摄陷入匮乏与倦怠,一次自由发挥的一镜到底让习惯严格按照分镜的摄影曾浩然体会到了现场创作的乐趣:不妨胆子大一点,卸下一切负担,与演员李梦基于现场出发,创造不一样的故事。
《杀死孤独》拍摄现场(滑动查看)
《误差》剧组在拍摄跟踪戏份时,隔壁影厅突然闯入巨大的“恐龙咆哮”音效。在恐惧的镜头情绪下,噪音介入反而更加别具一格。“就用这条吧,我觉得这个声音挺好的。” 无法预设的现场突发状况给导演董思驰带来了惊喜。
《误差》拍摄现场(滑动查看)
《我还认识你,十一》的导演与美术为傍晚密度下一场烟花的绽放费尽心思,烟花绽放难以控制,美术谢承佑“不顾一切”地在沼泽里翻滚,生怕错过点燃时机,在经历深陷黄河泥坑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事故后,最终得到了成功的回馈,令剧组现场创作的危机变为团队凝聚力的转机,烟花以后,抬头可见漫天星云,慢慢走近电影。
《我还认识你,十一》拍摄现场(滑动查看)
夜幕降临,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为了烘托天桥戏的氛围,《日环食》剧组的灯光师使出了浑身解数。汽车的远光灯掠过天桥上男女主的脸,为这场全片剧情的关键转折点更添上了一丝暧昧与纠缠。视线离开监视器,才会发现,刚刚那束光线来自于天桥下一盏被人工旋转的打光灯。
《日环食》拍摄现场(滑动查看)
个仅用三小时完成的剧本初稿,最终在拍摄现场的演员与各位主创的帮助下,不断变得羽翼丰满。《时机迟迟不来,苦死了等待的人》的导演雷志龙作为一名资深编剧,此次首次跨界导演,让他在职业生涯的横向比较中,对导演的角色得出了更深刻的理解。“写剧本是一个单向输出,我写完了之后不知道别人会怎么演。但在拍摄中来自现场的反馈是很直接的,这可太带感了。
《时机迟迟不来,苦死了等待的人》拍摄现场(滑动查看)
当《我晕的,是时针》剧组已鏖战两夜,晃荡于在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导演时诺,作为片场的中心角色,如何平衡控场,对整个剧组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由于接连两天睡眠缺乏,现场人员普遍有点游离于状态外,但时诺却格外精力充沛。“完美!”“状态非常好!”洪亮的声音给凌晨的索菲特酒店大堂注入了一丝活力。顺利杀青后,我们都对她的精力旺盛感到震惊,她却袒露这其实是她拍过的最难的一个本:“导演干的是人的工作,调动现场其他人的情绪是导演的职责。
《我晕的是,时针》拍摄现场(滑动查看)
烈日当头,看似万事皆具备,《国际学校》却没有了国际学校。当80%的场景都确认不能拍摄时,团队在一边撤景、一边抢拍的过程中也上演了一出戏中戏。极限刺激着团队创作的热忱,一无所有便向最简单的表演奔赴,亦能创造奇迹。
《国际学校》拍摄现场(滑动查看)
当现场即兴创作的镜头、修改的情节皆跳脱预设的围城,创作本身便也是成为一种生命。诚如《杀死孤独》导演张怡所说,训练营的重点在于“交流过程”,呈现并不是为了竞争,能得到多少养分才是最重要的。在团队、导师顾问团的激荡互动下,TA们得以重新相信电影世界的创作可能性。不断推翻的过程,远超过本来自身的能力和想像。给自己一次拍电影的机会,那些深层的、微妙的东西也在生成。
解决问题的人“不断地拍”背后,是“不断解决问题”。电影是协作的艺术,由每一个岗位的专业精神共同锻造而成。五个工种,在训练营“硬碰硬”的七日实战中,即时解决问题变得尤为重要。录音没有举杆的,美术现场变话筒员;找不到道具,垃圾堆里捡张视力表也得把景先搭上;席地吃顿下午饭的时间,无所不能”的制片就能现场找景搭建。极限倒逼创作团队爆发的决心与毅力。电影不再只是抵达观众的银幕完成时,也是拍摄的现在进行时
而在突然产生的不确定性中,导师顾问们的恳切关注,成为足够笃定的力量。无论是顶着烈日深入山峦腹地、还是月升午夜于逼仄楼道巡视各组拍摄进程、每日四组实地指导,一度累到吸氧的年度导师顾问张律身体力行着“完成万岁”,自带一股平静、抚平焦躁的力量,总能根据现有的条件灵活地处理状况之外,让故事能拍下去。
年度导师顾问张律
永远奋斗在一线的声音顾问张金岩如“啄木鸟”般诊治各组,早起准备设备使用规范、文件规范等一套行业标准进阶课,午休间隙1v1开讲,晚间各组连轴转,二十年未举杆的他还直接上手,化身背包助理、话筒员,加入声音组。人见人爱的的摄影顾问“朴朴”---朴松日则充当着解放天性的那一个,抛掉摄影固有的分镜、光影,真切地去观察表演、体会演员、感悟空间。
“沉默”的钟诚与李然总是报以默默而关切地注视,不强势地输出自己的美学观念,相反因人而异地给出建议和指导。还有下飞机就被拉到剪辑房的剪辑顾问孔劲蕾、刘新竹、屠亦然;陪着导演在地下通道熬到天亮指导演员表演顾问周一围;有应必回的表演顾问“群演专户”表演顾问王传君。焦灼时刻,导师顾问们的经验与实践教学成为年轻创作者们最有力地指引与凝固剂。
训练营导师顾问团(滑动查看)
解决问题的在场者不只有这些资历丰富的前辈们,还有着一群来自FIRST的年轻血液。工作人员与志愿者在短时间内分别投入到各个剧组,对TA们而言,训练营不是一种体验式的过场,而是扎扎实实,一点一点地配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
在限制中创造,挑战不可能。正如年度导师张律所说,只要”胆大心细,不断地拍”,就一定会到达拍摄完成的终点。
扎进泥土的清香当创作不仅仅是一个理想或浪漫主义的话语,如同从繁多的访谈素材中,我们找到的那句共同回应:“训练营让我回到了一种纯粹的创作中。”一部短片,三天实拍、三天定剪,在交流与共创中,这群年轻的创作者一起塑造了关于电影共同体的认同与想象

第十六届FIRST训练营成片《时机》世界首映现场

在实践中剥离意义的沉疴,从始至终地维持对创作的不甘心的人并不多,倘若有人能将最本初的创作想法用影像坚定地呈现出来,扎实地自大地生长,就已经成功了一半。训练营令你我真实抵达创作本身,如导师张律说:“不抖机灵,不弄金句,朴实、朴实、再朴实。忘掉那朵美丽的花,真正的创作者要做那朵花下面朴实的泥土。
最后,特别鸣谢合作伙伴的鼎力支持,因为有你们的陪伴,创作者才能坚定坚持心中所想,创造属于自我的电影时刻!
出品:FIRST新闻中心
编辑|杨婕妤、郑乔尹
拍摄|邓成铖、霍家辉、王杰霖、刘宁华
剪辑|赵欣越、李源 
图片|王宁、刘垚、张文龙、周拂晓、郑淯才、武雨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